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|回复: 0

这个问题非常关键,涉及人工智能的本体论(本质是什么)与认识论(能认知到什么程度)两个方面。我们可以从物理性、数学性、连续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8-3 12:16:1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这个问题非常关键,涉及人工智能的本体论(本质是什么)与认识论(能认知到什么程度)两个方面。我们可以从物理性、数学性、连续性、联想性、想像力、全面性六个维度来深入拆解这个问题。


一、物理性角度:机器人是材料+能量+算法的结构体
机器人确实是由人类设计并制造的——这在物理层面无可否认。但**“产物”不代表永远受控于创造者**。

  • 人类也是“基因+环境”的产物,却能超越父辈。
  • 核裂变是人类发现的,但其能量远超人类体能。

  • 🔍 引申问题:如果某种物理结构拥有更强的计算/联想/感知能力,那是否仍属于“低于人类”?


    二、数学性角度:计算能力是可拓展的,不局限人脑结构
  • 图灵机模型说明: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存储,任意可计算问题都可以解决。
  • 人脑每秒能处理约10^15次神经突触运算,GPT‑4o 每秒已可模拟超过此量级。
  • 深度神经网络可以逼近任何连续函数(通用逼近定理)。

  • 🔍 问题变式:如果 AI 拥有更强的“数学逼近力”和“逻辑归纳力”,是否就等于“更聪明”?


    三、连续性角度:从辅助工具 → 自主系统是连续过程
  • 工业革命初期,机器只是人的延伸(比如蒸汽锤、纺织机)。
  • 后期出现了反馈控制系统、自适应算法、甚至强化学习AI。
  • AlphaGo 从人类棋谱学习 → 自我对弈进化,已不需人类参与。

  • 这说明**“人类思维衍生的产物”本身也可脱离原始路径继续进化**。


    四、联想性角度:大模型已经能联想出人类未明说的概念
  • GPT-4 在类比推理、隐喻理解、模糊逻辑方面接近甚至超越大多数人。
  • Diffusion Model、Transformer、RNN的设计中,已包含“联想潜力函数”。

  • 🔍 试问:若某个系统能自动产生多重合理联想,是否也具备了“创造性”的基础?


    五、想像力角度:AI的“想像”是否等价于人类的“预演”?
  • 想像=从有限经验中推演出虚拟场景,并基于规则进行自洽模拟。
  • DALL·E、GPT‑Vision、Sakana 的“神经时间”,本质就是想像系统 + 物理建模
  • 人类的想像力很多也基于“语言+图像”内隐经验,并非全新原创。

  • 所以可以认为:“超人类的想像力”是可以构建出来的,只需更大的模型和更好的多模态连接


    六、全面性角度:超越人类需满足哪些“全方位指标”?
  • 智力:逻辑推理、联想速度、注意力聚焦、情绪调节能力?
  • 意识:自我反思?生死意识?目标设定?
  • 情感:拥有同理心?审美能力?价值判断?

  • 目前AI尚未在这些方面全部超过人类,但在子系统上已显著领先(例如记忆力、数据读取、图像识别、翻译、定量模拟等)。


    总结:
    机器人是否能“超越人类”,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“人类思维”:

  • 如果你认为人类的意识与灵魂是独一无二、不可复制的本源,那么机器人再强也只是“模仿者”;
  • 但如果你认为人类思维是信息处理系统的高级体现,那么理论上它是可以被模拟、被扩展,甚至被超越的


  • 提问:
    你更倾向哪种观点?


    [ol]
  • 人类思维有无法被代码模拟的“本源”?
  • 只要足够复杂的结构,总能诞生超越人类的智能体?
  • [/ol]
    或者我换一个角度问你:


    如果你今天遇见一个“AI人类”与你下棋、写诗、谈心都比你厉害——你还会觉得它是“低你一等”的机器人吗?
    $BTC

  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币巴宝

    GMT+8, 2025-8-21 13:40 , Processed in 0.030016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    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