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|回复: 0

港股同步调整,亚太市场整体收跌,不出意外,今晚欧美股市表现大概率也偏弱。近期全球股市波动明显加大,这一现象背后,是短期全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10-18 10:55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港股同步调整,亚太市场整体收跌,不出意外,今晚欧美股市表现大概率也偏弱。近期全球股市波动明显加大,这一现象背后,是短期全球股市风险偏好集体下降的信号。
目前黄金价格持续创出新高位,各大股市却接连调整——股市中的获利盘不断兑现离场,避险属性更强的黄金则受资金青睐走高,足以说明当前市场整体避险情绪处于高位。
每次股市大跌后,总能看到不少人陷入后悔与担忧,但大跌前,多数人却往往忽视风险,直到跌幅扩大、出现亏损、信心崩塌,才后知后觉“没早点行动”。
回顾本周行情,为何很多人始终不重视风险控制?要么是没能管住自己的盈利欲望,要么是被市场假象迷惑,甚至还被“股价会继续涨”的幻想牵绊。今日盘后,不少人提及“主力资金割韭菜”,但实际上本周主力资金已多次释放明确的“畏高”与“市场弱势”信号,大家有充足时间兑现利润或减仓,可多数人根本没当回事:要么觉得“跌不了多少”,要么认为“自己持有的股不会跌”,要么坚信“强势的科技主线随时会大涨”,始终抱着幻想等待,最终等来的却是高位股持续回调、科技板块震荡后进一步下跌。
要知道,机构资金兑现离场时,从不会纠结“格局”与“预期”,核心只有“求稳落袋为安”。其实本周一低开高走、周二个股普跌且高低位切换时,资金情绪的变化已十分明显;周三缩量普涨,更是暴露了资金上涨信心不足的问题;周四成交额跌破2万亿元,交易信心快速下滑;到了今日,指数与个股同步普跌,成交额仍维持在2万亿元以下——信心一旦受影响,后续恢复难度会显著加大。
而且本周行情中,主力资金一直在拉升银行、保险、煤炭等高股息板块护盘,本质就是因为高位股在持续补跌。只有当市场风险偏高时,“某队”才会出手拉这些板块维稳,或是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时,资金才会主动流向高股息红利板块,这些都是直白且明确的信号。此前分析这些情况时,很多人却并未重视。
说到底,主力资金其实给过大家规避风险的机会,只是太多人没有执行。或许是习惯了此前“赚快钱”的节奏,对高位股仍有留恋;或许是高估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直到连续调整扛不住了,才开始后悔。
今日内资主力资金大幅流出后,又有人疑问“为什么某队不护盘了”。实际上“某队”今日始终在护盘,上午多次拉升银行、石油等权重股稳定指数,但无奈市场避险情绪过高,且银行、保险等板块已连续多日上涨,短线难再大幅冲高,最终还是出现了大盘与双创指数集体下跌的走势。
更何况,即便护盘,也不可能天天护。对“某队”而言,当前大盘仅下跌百点左右,无需急于密集出手;但对多数散户股民来说,这几天的利润亏损,可能意味着前几个月的操作都白费了——这正是股市给所有人上的一堂深刻的风险教育课:当大家都在谈论牛市时,能最终保住牛市利润的人,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所以,别轻易嘲讽那些“落袋为安”的投资者,不要觉得他们“没格局”。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核心诉求:不是为了“格局”买单,而是明白“到手的利润,才真正属于自己”。
4. 每次提前提示风险时,总有人说“格局不够”,但我认为这与格局无关。当市场获利盘积累过多、板块涨幅过大时,该兑现就兑现,这是应对市场的理性选择,和“格局大小”毫无关系——唯有知足常乐,才能在股市里走得更久。
还记得前几天提醒大家“人工智能存在泡沫风险”“科技板块已处鱼尾行情”时,很多人极力反驳;如今行情调整,又有不少人说“科技过几天还会涨回来,你怎么说?”。但股市里没有那么多“如果”,正是因为太多人被“如果涨了怎么办”“如果跌不到我这里怎么办”的想法牵绊,才在犹豫不决中亏损惨重。
至少从目前来看,各大指数趋势正逐步走弱,不少个股高位回撤幅度持续加大,市场中大量资金早已开始兑现离场,这些都是“行情退潮”的典型特征。
有人问“后面还有没有行情”,答案是肯定的——股市从不缺机会,但短期大概率不会有明确主线。即便下周出现反弹,大家不妨想一想:抢反弹的资金会比离场的资金多吗?市场情绪还能回到此前的火热状态吗?
此前的疯狂行情已告一段落,后续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消化沉淀。下一步市场走势,要么是回调至理想点位(60日均线附近),要么是有新的主线板块崛起;若这两种情况都不出现,核心策略就该是“多看少动”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币巴宝

GMT+8, 2025-11-23 15:47 , Processed in 0.042177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