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|回复: 0

美国著名记者、专栏作家和经济评论家托马斯·弗里德曼在《纽约时报》发表专栏文章《特朗普的“大而美”法案将如何让中国再次伟大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7-31 13:06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美国著名记者、专栏作家和经济评论家托马斯·弗里德曼在《纽约时报》发表专栏文章《特朗普的“大而美”法案将如何让中国再次伟大?》

弗里德曼的核心观点就是一句话:一个国家为人工智能模型生产的廉价、清洁电力的数量,与这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息息相关。
美国的“大而美”法案放弃了太阳能、风能等清洁能源,而中国在全力发展清洁能源。
今天咏琪就来详细的帮你解读一下,特朗普的《大而美法案》:如何“让中国再次伟大”?
一、什么是“大而美法案”?看似强硬,实则焦虑2025年,美国国会推出《大而美法案》,表面上是对“制造业回流”、“国产替代”、“青年科技复兴”三大战略的全景回应,实质却是一份“工业重建焦虑症”的综合处方。
该法案重点包括:
一:对本土制造企业提供最高35%的税收返还
二:对来自中国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服务征收新一轮“战略关税”
三:鼓励30岁以下青年加入基础科研与制造体系,年薪翻倍补贴
四:从大学到中学全面重建“技术教育链条”,提出“去MBA化”思路
五:大规模投资本土AI芯片、量子通信、能源制造业等前沿方向
看起来很完美,但其实它暴露了一个极为关键的事实:美国不再相信全球化,而这,恰恰是中国重新定位发展节奏、迈向真正自主创新的历史机遇。
重要的还有一点:特朗普这次的《大而美法案》走的是美国国会立法,而不是总统令,这相当于走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法律保障。
简而言之,就像你在币圈,不懂未来BTC会怎么波动,那么我干脆就直接定投一样。因为如果是总统令,下一届谁上台就能轻松地推翻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
二、美国制造业回归,是对中国制造的“打压”还是“让位”?2025年的关税问题,让很多人担心:美国制造业重回本土,会不会抢走中国的订单、产业链地位?
但事实恰恰相反:
高成本+低效率=制造业的“美式幻想”即便是在《大而美法案》数千亿美元财政投入的支持下,美国也很难复制“深圳速度”或“苏州精度”:
美国建设一座晶圆厂平均需要4.5年,而中国只需1.8年
美国制造业平均人力成本为中国的5.7倍
美国本土工会机制 + 环保审批 + 供应链配套严重断层,导致其只能在特定高技术领域小规模推进。
咏琪的结论是:美国制造业重建,只会推高全球制造成本,不会动摇中国中高端制造的系统性优势。美国的优势在于:全球的霸权、金融老大、科技老大...
而制造业和工业,这些就不是他们的优势,况且美国的劳动力成本 是相当高的,要不然马斯克对特朗普的法案,持反对意见!美国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:美债的不断增发和不停地增发美元。


三、《大而美法案》意外“成全”了中国哪些机会?从产业链结构、技术转型到人才结构,“大而美”这剂“强心针”,其实意外“激活”了中国以下几条关键路径:
首先,出口转内需:高质量产品更有回旋余地当美国自建壁垒,中国出口压力加大,倒逼中国品牌加快内销转型与自主品牌崛起,也让国内产业链更聚焦于产品质量、科技内核,而非低价竞争。
中国制造不再只“世界工厂”,而是“世界工艺师”。
其次,人才回流,产业升维“去美国化”的科技移民政策,让大量中国技术人才放弃H1B梦而转向国内创业、高校与研发平台;“海归潮”可能再起。
这种“卡脖子”逼出的不是恐慌,而是彻底的技术独立动员。
最后,全球南方的信任红利美国强推本土主义,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对“中国制造+中国技术”的整体方案更有信任感,一带一路与数字人民币的外溢影响力正悄然增强
中国制造正变成“全球发展中国家的解决方案提供者”。

四、《大而美法案》的“文化副作用”:中国的心智突围机会不要忽视一点:该法案还明确提出,要重建美国青少年的工业认同与制造骄傲,这意味着他们正在从“硅谷幻想”回归“锤子文化”。
而这,恰恰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从“流量崇拜”到“实干荣誉”的深层转变。美国想用法案让青年愿意进厂,中国青年已经开始把工厂当成舞台。
  • 高职教育的重新崛起;
  • 科研人员的薪酬机制逐步改革;
  • “小镇做题家”开始变成国家工程师梯队;
    如果说《大而美法案》是美国开始“补课”,那中国当前做的事,是“课程升级”。
    其实,美国所“补”的,是中国十年前的课;而中国如今做的,是美国当年错过的“未来工程”。
    美国需要靠法案重建信仰,中国则已在更新信仰。
  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梦想“当老板”,而是做研发;从芯片设计到无人机制造,我们出现了一个又一个“人民工程师”时代人物。
    “文化的崛起,从来不是喊口号,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。”

    五、美国搞“脱钩”,中国搞“脱虚向实”🇺🇸美国搞“脱钩”以“去中国化”甚至是“去发展中国家化”为目标,不断增加关税,一次不行,就再来一次,直到你服了为止,在全球产业链上试图重新布局、限制技术输出、围堵关键环节。🇨🇳中国搞“脱虚向实”:主动从“虚拟经济过热”转向“实体经济强国”,修复制造业,重构科技底座。
    历史的讽刺在于:
    第一:当美国试图靠制造业“再次伟大”,中国却因制造业底盘稳健,终于迎来产业智能化的全面窗口期
    第二:当美国以“去中国化”为目标制定每一项政策,中国的产业转型、技术升级与制度韧性反而越挫越强;
    第三:当他们努力围墙筑高,我们正在筑路、建桥、联通全球南方。
    《大而美法案》不是“打压中国制造”,而是意外成就了中国的下一轮伟大。
    如同抖音上网友的评论:
    “美国正在走中国的老路,而中国,已准备好走向真正的高峰。”
    美国的“脱钩”是一种从全球化中撤退的姿态,
    而中国的“脱虚向实”是一种从泡沫中走出来、重新整合国家动能的主动行为。
    当资本走向归位、科技走向自立、制造走向升级——真正脱钩的,不是中国与世界,而是:中国与泡沫的过去。

    ⭐星标#B圈的咏琪,好内容不错过
    最后:文中的很多观点,都是代表我个人对市场的认知判断。
  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币巴宝

    GMT+8, 2025-8-22 03:35 , Processed in 0.034824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    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